谢小用大使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接受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专访
驻白俄罗斯使馆
2022-09-29 11:30

9月29日,谢小用大使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接受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专访。专访全文如下:

编者按: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在国庆节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白俄罗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谢小用在接受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记者专访时讲述了中国如何在相当短的历史时期内成功摆脱贫穷落后农业国的面貌、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谢大使还介绍了中国当前的发展态势,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没有停滞,反而逆势前行,为全球经济寒冬注入了暖流。

问:大使先生,您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答:自从73年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各领域均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此过程中改革开放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经济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农业国的面貌,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坚定不移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有信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聚焦提升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开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积极引领全球环境气候治理,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更是为匡正全球发展新征程、破解世界安全赤字贡献了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问:在当前条件下,中国是如何应对众多挑战和威胁的?

答:的确,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政治、经济、环境、新冠肺炎疫情等等生乱、生变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催化影响,使得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给全球各国包括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发展都带来新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一系列重大挑战和威胁,中国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

政治上,我们有着强有力的、受人民衷心拥护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和独特的制度优势,确保了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是能凝聚出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政治、经济、科技、公共卫生、社会等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可以说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动态清零抗击疫情等都是中国优势和力量的体现。

发展上,我们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理论”,确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阶段行稳致远。同时重视搭建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新优势。随着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的稳步实施和逐步显效,尽管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态势不会改变,2022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恢复态势。连续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国际上,我们倡导“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主席强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相比于一些大国搞团团伙伙、保护主义、“本国优先”,中国鲜明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和理念,积极引领国际体系有序变革,承诺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针对世界经济复苏问题,中国强调加强大国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推动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积极推动乌克兰、阿富汗、缅甸等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是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关键力量,安宁的世界也有利于中国的繁荣发展。

问:大使先生,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克服全球变局考验的?

答: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9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久拖不除,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冲突加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正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的当下,可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带一路”不可忽视的一个时代背景,“一带一路”是应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一个有效方案。

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使各国都成为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实现在平等信任基础上的互利共赢。

中国坚持走团结合作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作为解决当前全球治理失灵、失衡、失序的中国方案,不设准入门槛,不以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划线,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搞歧视性和排他性标准、规则、体系,不设贸易、投资、技术高墙壁垒,带领世界探索完善全球发展模式、治理体系、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新方向路径。

中国努力承担大国担当作用。在当前全球最根本的发展问题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贸易额累计超10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1613亿美元;在当前全球最紧迫的抗疫问题上,中国率先提出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中欧班列为全球抗疫构建起一条畅通的生命通道;此外,在当前全球最关键的规则问题上,中国也积极参与和引领塑造,在公共卫生、气候治理、世界经济复苏等全球重大关切上发挥积极作用。

在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合作不仅没有停滞,反而逆势前行,为全球经济寒冬注入暖流,成为沿线国家的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

问: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发展有何影响?

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据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国情,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总方针,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努力提升经济总量,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